北戴河实习站简介
北戴河地质认识实习是为了配合一年级本科生《地球科学概论》课程的实践性教学而设立的,是必修的教学环节,它能为后续的教学实习和毕业生产实习打下良好的专业地质基础。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地球科学已日益成为高校学生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野外典型直观地质现象的观察、认识、描述、分析,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室内所学的基本地质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培养地质思维能力和时空观念,初步掌握一些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技能,培养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生产作风和工作作风,增强体质,以逐步适应野外工作环境,同时也通过观察地质现象,参观与地质有关的工程建设,开阔学生眼界,激发专业兴趣,树立为地质事业献身的思想。几十年来我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学生大一课程结束后都在此进行为期两周的地质教学实习。
该阶段实习要达到:通过实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技能,包括学习地形图和罗盘的使用方法,掌握野外定点、产状测量和描述记录等工作技能;观察表层及内部地质作用的现象或产物,初步掌握野外鉴别三大岩类的基本方法;概略地了解水资源、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等的开发利用情况,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表层地质作用有风化作用、地面流水、地下水、海洋等地质作用;内部地质作用包括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构造运动。其具体教学路线有:
1) 北戴河海滨区老虎石公园教学路线;
2) 小东山海滨教学路线;
3) 义院口河流作用教学路线;
4) 上庄沱地层与河流教学路线;
5) 鸡冠山构造现象教学路线;
6) 堰塞湖岩浆岩教学路线。
总之,北戴河实习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现象很典型.对于学生今后的专业学习和扩大知识面是极为重要的,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学生们海边认识海岸带的侵蚀现象 外籍教员在指导水资源环境试验班学生实习
在老师带领下,学生们认真学习野外观察和记录
周口店地质基础教学实习站简介
周口店的野外实践教学是我校本科二年级学生在完成岩石学、地层学、构造学等地质基础理论课程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一次全面、系统的野外基础地质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对学生野外基本功的综合性训练,达到能在野外识别主要岩石、矿物和主要基本地质现象,初步掌握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地质报告编写、地质图件制作的基本能力的目的。几十年来我院水文与水资源专业学生大二课程结束后都在此进行为期四周的地质教学实习。
五十年来我校师生员工艰苦朴素,求真务实,付出了几代人的艰辛劳动,为国家培养了四万多名地学人才,其中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数十名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数百名的资深地质学家和教育家。在这里他们受到了启蒙教育和大山的锤炼,他们的地质生涯从这里开始,他们为之奋斗的终生事业在这里奠基,故被誉为地质工程师和地球科学家的摇篮。我校1960级校友、国家总理温家宝在我校八年的学习期间里,曾五次来周口店实践学习,2004年7月17日,中国地质大学隆重举行周口店实习站建站五十周年庆典活动,总理温家宝同志亲笔题字“摇篮”以示祝贺,对我校周口店野外实践教学以充分肯定,并给予殷切期望。
温家宝总理题字及实习期间住过的宿舍
近年来,经进一步对野外地学资源开发研究,其中四条被选为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参观路线、有六条按世界地质公园和地质遗迹建设保护标准进行人工工程揭露、立碑示牌和图文件等工作,从而拓宽了周口店实习区及地学教育-研究-科普-旅游等为一体的多向功能。“基地”内现建有地质沙盘展景和地质陈列室、信息技术处理室、岩矿鉴定室、图书资料阅览室;完成了周口店地区第一代数字化地形图、地质图、实际材料图、构造纲要图和空间信息查询报告,制作了多媒体网络版野外教学实习软件。
周口店野外地质实践教学基地野外地质路线有40余条,按专业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路线。近些年来,在加强实习区诸如岩石、地层、构造等基础地质科学研究的同时,还根据地球科学发展的新动向和依据国民经济发展需求拓宽灾害地质、第四纪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旅游地质等方面研究领域,并增加这些相关的教学路线,经再度精选调配后的典型地质路线共有20条。
在50余年的漫长历程中,经不断探索、改革和创新,周口店实习站逐渐形成了注重实践、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团结协作和一切从严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较为完善的野外地质实践教学体系,为继续秉承发扬我校的办学传统、优势和特色作出了贡献。
周口店地区有着愈百年的地学探索历史,其涉面之广、内涵之深、程度之高、成果之丰世界罕见。在地学资源方面,有着从太古宙到新生代地史演化过程中形成并保留较为完整的地层序列、不同的岩石类型、繁纷多姿的构造样式、蕴丰的矿产资源、各具特色的地貌单元、气势磅礴的奇峰异洞、幽静郁葱的丘壑林泉以及数处文化内涵深厚的名胜古迹和颇负盛名的人文景观等有机地组合成极为丰富且类型齐全的教育研究资源。在此建立“周口店野外地质实践教学基地”,使我们在层序建立、岩浆侵位机制、板内造山作用、全球古气候变迁、古人类和古中华文明演化、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基础地质、第四纪地质、农业地质、旅游地质、环境地质等实现多学科交叉的野外教学,彻底改变了单独课堂教学、自我封闭的教学体系。现阶段随着地球系统科学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不断涌现以及在市场经济大潮推动下,我们有了新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基本功扎实,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思想觉悟高,具创新意识可与国际接轨、复合型地学人才。
实习区地质资源概况图
殷鸿福院士来周口店讲传统
中央电视台拍摄野外现场教学实习
基地存有大量地质标本的陈列室
优秀毕业生王勇峰给本专业学生讲传统
三峡专业教学实习基地简介
三峡专业教学实习是水文及水资源工程专业在完成专业基础课及部分专业课学习后,在北戴河地质认识实习、周口店地质教学实习的基础上,进行为期四周的综合性专业教学实习。实习的主要目的是:(1) 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野外系列、典型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现象观察、认识、描述和分析,不仅获得感性认识,掌握野外工作方法和技能,同时加深对本专业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培养学生专业性的思维与分析能力;(2) 通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专业填图或专题调查及编写实习报告,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收集相关专业资料数据、阅读专业文献、掌握独立编制成果或科研报告打下初步基础。(3) 通过野外实践锻炼,使学生真正学生领会“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风,培养踏实、进取的精神,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开阔眼界,激发专业兴趣。同时增强体质,适应野外工作环境。
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全长6300余公里。它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是自然给予中国的一个极为耀眼的礼物,她具有让无数水电专家难以抗拒的优异的坝址条件、无穷无尽的电能。三峡工程大坝坝址选定在宜昌市三斗坪,在葛洲坝水利枢纽上游约40公里处。 三峡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的综合效益。
三峡大坝坝址图 三峡工程枢纽总体布置图
虽然1992年全国人大才审议通过的三峡工程设计方案,1997年11月,大江首次截流,2007年基本建成,但三峡地区的地质研究几十年来始终没有间断,自1976年以来,省地矿局三峡地层专题组成立以来,全国各地包括我校的大量地质专家及地质工作者对三峡地区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宝贵资料。
为了充分开发、利用上述资料,将其转化为野外教学资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05年了投资3500万元,在大坝所在的秭归县城兴建占地面积约20亩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实习基地,2006年基本建成并于当年投入使用。该实习站拥有一流的野外教学、生活设施并拥有一批敬业奉献的后勤管理人员,投入使用两年来,每年有近千名学生来站实习,学生、教师、及学校满意度较高,并不断有外校要求来站实习。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生05、06年已连续在该站实习了两年(之前在湖北的崇阳和黄石分别建立过野外实习站进行专业教学实习),编制了实习指导书,精选了十条教学路线,分别是路线一、四溪震旦系~寒武系地层层序及其岩性观测,路线二、周坪乡志留~三叠系地层岩性观察及水文地质意义分析,路线三 泗溪第四系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特征观察, 路线四、仙女山断裂特点及水文地质意义调查, 路线五、月亮包金矿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 路线六、高家溪危岩体及岩溶地质调查, 路线七、泗溪岩溶泉调查, 路线八、郭家坝崩滑地质灾害调查,路线九、凤凰山裂隙水、库岸高切坡防护工程调查,路线十、三峡水库枢纽工程参观。
近期学校准备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在进一步完善三峡专业教学实习基地的软、硬设施基础上,重点加大教学资源建设和丰富教学内容。
漂亮的三峡实习基地 学生在野外测量地层产状
产学研基地情况介绍
A、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桂林岩溶地质研究所产学研基地
签约时间: 2003.9.16
双方以国家地质调查任务为核心,开展不同层次的科研合作,共同攻克西南地区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的重大科学问题。
双方以基地为平台,中国地质科学院桂林岩溶地质研究所在承担国家项目的框架内,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提供科研、教学的便利,包括接受学生实习,为参与科研和教学的师生提供必要的生活和科研便利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将为中国地质科学院桂林岩溶地质研究所推荐优秀的硕士毕业生及优秀本科生,根据中国地质科学院桂林岩溶地质研究所科研人员的意愿,聘请部分所内高级技术专家作为学校兼职教授或者客座教授,并以各种可行方式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等层次人才。
以基地建设为平台,双方实现资源共享,大型科研优惠使用。在互惠的基础上,在科研场所提供和技术支持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生态环境等基础研究及成果应用,及时将基础研究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
B、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黑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产学研基地
签约时间:2004.12.19
黑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在承担国家地调项目的框架内,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提供科研、教学的便利,包括接受学生实习,为参与科研和教学的师生提供必要的生活和科研便利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将为黑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推荐优秀的硕士毕业生及优秀本科生,前者根据黑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科研人员的意愿,聘请部分院内高级技术专家作为学校兼职教授或者客座教授,并以各种可行方式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等层次人才。
以基地建设为平台,双方实现资源共享,大型科研优惠使用。在互惠的基础上,在科研场所提供和技术支持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生态环境等基础研究及成果应用,及时将基础研究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
C、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福建省地质工程勘察院产学研基地
签约时间:2004.12.17
双方以国家地调项目和重大工程项目为核心,开展不同层次的科研合作,共同攻克有关水工环地质工程领域的一些主要科学问题。福建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在承担国家地调项目的框架内,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提供科研、教学的便利,包括接受学生实习,为参与科研和教学的师生提供必要的生活和科研便利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将为福建省地质工程勘察院推荐优秀的硕士毕业生及优秀本科生,前者根据福建省地质工程勘察院科研人员的意愿,聘请部分院内高级技术专家作为学校兼职教授或者客座教授,并以各种可行方式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等层次人才。
双方实现资源共享,大型科研优惠使用。在互惠的基础上,在科研场所提供和技术支持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生态环境等基础研究及成果应用,及时将基础研究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
D、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郑州产学研创新基地
签约时间:2007.07.10
通过“创新基地”这个“平台”,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河南省地质测绘总院双方优势互补,在人才培养与使用、科学研究与生产服务等方面全面合作,共同推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生态环境等基础研究及成果应用,及时将基础研究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
E、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广东省工程勘察院产学研基地
签约时间:2006.12.12
双方以基地为平台,广东省工程勘察院在承担国家地调项目的框架内,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提供科研、教学的便利,包括接受学生实习,为参与科研和教学的师生提供必要的生活和科研便利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将为广东省工程勘察院推荐优秀的硕士毕业生及优秀本科生,前者根据广东省工程勘察院科研人员的意愿,聘请部分院内高级技术专家作为学校兼职教授或者客座教授,并以各种可行方式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等层次人才。
F、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福建马坑铁矿产学研基地
签约时间为2006.10.23
2006年10月23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福建马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实现资源共享,重大课题立项,共同创建科技创新体系平台,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及产、学、研基地等方面展开合作,共同推动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基础研究及成果应用,及时将基础研究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
G、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秭归县张家冲流域产学研基地
签约时间为2007.10.20
秭归县水土保持局所辖的张家冲水土保持试验站是长江流域和三峡库区典型的水土保持试验站,已经积累了较完整的水文/气象数据和流域生态数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秭归县水土保持局(以下简称乙方)就共建“秭归张家冲小流域教学科研基地”进行了友好协商,决定在张家冲小流域的科研基地建设、数据资料利用、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积极的合作。
在基地建设、项目申报、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技术人才方面的支持;甲方在近三年内(2007-2009年)分年度投入实验仪器设备经费壹拾万元整,用于现场监测仪器和设备的添购。合作期间地质大学有权共享张家冲流域内的观测数据(含张家冲建站以来的观测数据),在使用时需注明数据来源于秭归县水土保持试验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