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搭建了研究平台,为更多学生到中心开展研究实践和创新活动提供机会。中心通过学术讲座、论坛、特色科技活动,营造良好的科学研究氛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心依托教师的科学研究方向,指导学生开展国家级创新性实验,获得了一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负责人
|
指导教师
|
时间
|
1
|
华北平原典型区(衡水)地下咸淡水界面变化过程与水质演化模拟研究
|
鲁涛涛
|
成建梅
马传明
潘欢迎
|
2010
|
2
|
岩土渗透自动化测量统计监控设备的设计与研究
|
吴昊
|
叶敦范
|
2010
|
3
|
博斯腾湖流域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环境地球化学研究
|
彭飞
|
祁士华
|
2010
|
4
|
河流底栖藻类生产力现场测试系统研制及其应用
|
张圪苡
|
葛继稳 杨晓菁
|
2011
|
5
|
石油烃类污染物在包气带土壤迁移过程中的环境行为研究--为汉阳地区为例
|
和泽康
|
潘欢迎
|
2011
|
6
|
武汉三镇雨水回灌的应用前景及其对包气带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潜势研究
|
张亚男
|
万军伟
|
2011
|
7
|
三峡库区小流域(茅坪河)河水水文地球化学组成特征与人类健康
|
沈丹萍
|
马传明
王海花
|
2011
|
8
|
基于生物淋洗、电动分离联合技术的城市大尺度土壤污染修复模型
|
张长城
|
祁士华
李春雨
|
2011
|
9
|
支持毛细水横向运移机制即在地下水污染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
徐婧
|
万军伟
|
2012
|
10
|
汤逊湖饮用水水源地N、P的来源转化与富营养化潜势研究
|
尹伊梦
|
祁士华
|
2012
|
11
|
蚯蚓-植物系统对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分布和迁移的影响研究
|
王志强
|
胡学玉
|
2012
|
12
|
基于考虑禁锢空气影响的层状土壤降雨入渗实验研究
|
李雪埂
|
马传明
|
2012
|
13
|
新型PRB装置在地下水Cr6+污染中的原位修复应用
|
贾梦琦
|
马腾 郭会荣
|
2013
|
14
|
多层地下水原位监测方法设计
|
李秀文
|
潘欢迎
|
2013
|
15
|
基于矿物材料的叠加配比的水处理方法在饮用水净化矿化重点应用研究
|
吴洁
|
梁杏
|
2014
|
16
|
武汉南湖沉积物与水体间氮磷转换规律及其垂直分布规律
|
周彦兆
|
祁士华 邢新丽
|
2014
|
17
|
以多孔陶瓷为支撑体的沸石分子筛膜对甲醛气体吸附性能的研究
|
张晨
|
刘慧
|
2014
|
18
|
基于电化学法对三氯乙烯的降解的研究
|
鲁宗杰
|
陈华清
|
2014
|
19
|
新型微孔陶瓷矿化滤芯的研发及其应用
|
夏新星
|
黄琨
|
2014
|
20
|
和尚洞岩壁放线菌多样性及其与碳酸盐盐矿物的相互作用
|
程晓钰
|
王红梅
|
2015
|
21
|
利用菌藻混合法对微生物油脂制备工艺的改良
|
王和林
|
彭兆丰
|
2015
|
22
|
低渗微孔介质中多相流及溶质运移观测新方法
|
王哲
|
郭会荣
|
2015
|
23
|
电协铜铁活化硫酸盐氧化砷的实验研究
|
姚炜钰
|
罗泽娇
|
2015
|
24
|
双阳极电絮凝法除砷效果探究
|
张跞颖
|
文章 王圣平
|
2015
|
25
|
一种农电地表径流中流失氮磷重复高效利用的方法探究
|
孙毅
|
罗泽娇
|
2015
|
26
|
地下水总溶解氮、硝酸盐和铵盐氮同位素测试新方法
|
马柯
|
李小倩
|
2015
|
27
|
化学浓度梯度对包气带地下水渗流规律影响的实验及数值模拟探究
|
李沛
|
靳孟贵
|
|
28
|
砷氧化微生物的心得氧化酶操纵子的功能机制研究
|
韩依杨
|
曾宪春
|
2015
|
29
|
一种基于电化学的地下水砷处理装置的探究
|
井昊
|
袁松虎
|
2015
|
30
|
不同配比的天然混合淋洗剂对低污染镉污染土壤的室内模拟试验研究
|
张晶
|
马传明
|
2015
|
31
|
锌铁铝层状金属氢氧化物对地下水中砷的去处效果研究
|
张雅
|
谢先军 苏春利
|
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