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天然劣质地下水修复与示范 |
国家863高技术项目项目课题 |
王焰新 |
2012-2014 |
2 |
包气带溶质运移与浅层地下水水质演变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73计划 |
成建梅 |
2010-2014 |
3 |
浅层含水层结构变化与地下水补给变化机理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73计划 |
梁杏 |
2010-2014 |
4 |
浅层含水系统结构变化规律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73计划 |
靳孟贵 |
2010-2014 |
5 |
地热流体来源砷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 |
王焰新 |
2012-2016 |
6 |
干旱内陆盆地地下水流系统模式与地下水补给排泄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靳孟贵 |
2015-2018 |
7 |
金属矿采掘冶炼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国际研讨会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程胜高 |
2012 |
8 |
第二届地球生物学国际会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王红梅 |
2012 |
9 |
黑河上游冻土区地下水流过程及其与地表水转化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马瑞 |
2014-2016 |
10 |
黑河上游山区融雪径流过程的同位素和水文化学示踪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孙自永 |
2012-2014 |
11 |
我国地质学基础研究人才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王焰新 |
2012 |
12 |
中国和俄罗斯地下水中Br和Cl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与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合作交流项目 |
孙自永 |
2014-2015 |
13 |
2011国际地下水论坛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马腾 |
2011 |
14 |
俄罗斯远东南部与中国东北跨界水循环的稀土地球化学示踪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王焰新 |
2010-2011 |
15 |
中美极端环境下的地质微生物过程研讨会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王焰新 |
2010 |
16 |
富CO2热泉水14C年龄校正及其指示的广东深部地热水更新能力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毛绪美 |
2015 |
17 |
鄂西洞穴系统地质微生物功能群的时空分布及其古环境意义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 |
王红梅 |
2012-2016 |
18 |
高原长距离迁移过程中有机氯农药降解中间化合物研究及其环境意义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 |
祁士华 |
2015-2018 |
19 |
SO2等工业废气随CO2注入咸水孔隙介质后的非平衡溶解、迁移与反应规律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 |
郭会荣 |
2015-2018 |
20 |
高砷地下水系统中溶解性有机质来源的稳定碳氧同位素解析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 |
甘义群 |
2015-2018 |
21 |
地表灌溉对浅层地下水系统中砷迁移富集的影响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 |
谢先军 |
2014-2017 |
22 |
低渗透介质中非达西渗流及其溶质运移实验与数值模拟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 |
文章 |
2014-2017 |
23 |
典型污灌区土壤-地下水系统中胶体态多溴联苯醚传输过程的同位素指纹识别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 |
马腾 |
2014-2017 |
24 |
生物炭施用引起的地表反照率变化对农业土壤呼吸作用及其环境效应的影响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 |
胡学玉 |
2014-2017 |
25 |
运城盆地浅层高氟地下咸水系统中氟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 |
高旭波 |
2014-2017 |
26 |
生物酶降解土壤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机理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 |
鲍建国 |
2014-2017 |
27 |
华北平原厚层粘性土孔隙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 |
梁杏 |
2013-2016 |
28 |
浅层地下水富砷的微生物成因机理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 |
谢作明 |
2012-2015 |
29 |
微咸水膜下滴灌棉田水盐及微量元素协同调控机理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 |
靳孟贵 |
2012-2015 |
30 |
异常压力沉积盆地咸含水层CO2地质封存中的水-岩-气作用机理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 |
成建梅 |
2012-2015 |
31 |
微生物功能群对硫化物矿区次生铁硫酸盐矿物的还原作用及重金属的二次释放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王红梅 |
2011-2013 |
32 |
持续排放条件下有机氯农药在土壤中的赋存形态和氯稳定同位素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祁士华 |
2011-2013 |
33 |
地下水中邻苯二甲酸酯迁移转化过程的单体稳定碳氢同位素分馏效应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刘慧 |
2011-2013 |
34 |
“超临界CO2-岩石-咸水”系统的地球化学过程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李义连 |
2011-2013 |
35 |
不同类型黒碳在土壤中的反应性及其驱动因子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胡学玉 |
2011-2013 |
36 |
近百年武汉地区人类活动的湖泊生态响应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顾延生 |
2011 |
37 |
地下水中氯代脂肪烃衰减过程的单体稳定C/H/Cl同位素解析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甘义群 |
2011-2013 |
38 |
高分辨率泥炭记录的火山喷发事件及其气候效应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程胜高 |
2011-2013 |
39 |
三峡库区地质成因富磷河流藻类多样性及初级生产力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葛继稳 |
2010-2012 |
40 |
基于孔隙介质水力学模型的达西-非达西流基本方程试探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万军伟 |
2010-2012 |
41 |
硝酸盐三氧同位素在线测试新技术及其在地下水污染研究中的应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周爱国 |
2010-2012 |
42 |
达西定律的应用条件及误差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 |
黄琨 |
2015-2017 |
43 |
地下水中高氯酸盐来源的稳定氯、多氧同位素解析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 |
李小倩 |
2013-2015 |
44 |
广西地区晚更新世猪科动物化石古DNA分子演化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 |
侯新东 |
2013-2015 |
45 |
入侵植物种群化学防御进化研究:以欧洲千里光为例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 |
程丹丹 |
2013-2015 |
46 |
顺层岩质滑坡失稳后解体模式识别和能量耗散研究及应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 |
柴波 |
2013-2015 |
47 |
偏远山区POPs大气沉降通量及源解析-以神农架大九湖为例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 |
邢新丽 |
2012-2014 |
48 |
浅层地下水系统中抗生素的污染特征及环境行为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 |
童蕾 |
2012-2014 |
49 |
水力层析法刻画含水层非均质性的试验优化技术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 |
孙蓉琳 |
2012-2014 |
50 |
越流含水层中溶质迁移规律研究及其在承压含水层脆弱性评价中的应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 |
孟宪萌 |
2012-2014 |
51 |
共聚焦拉曼成像研究二氧化碳注入咸水孔隙介质后的析盐效应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 |
郭会荣 |
2012-2014 |
52 |
河北平原地下水有机碳同位素演化特征及其水文地质意义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周建伟 |
2011-2013 |
53 |
非完整井附近非达西渗流及其污染物迁移机理与模拟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文章 |
2011-2013 |
54 |
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的温度示踪与模拟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马瑞 |
2011-2013 |
55 |
湖泊水体水/粒相互作用过程中的Cu同位素分馏机理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梁莉莉 |
2010-2012 |
56 |
我国北方地区斑鬣狗化石的古DNA分子演化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盛桂莲 |
2010-2012 |
57 |
地下水系统中砷迁移富集过程的铁同位素示踪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谢先军 |
2010-2012 |
58 |
硝酸/亚硝酸盐的三维微纳电极研究及在地下水环境中的应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崔艳萍 |
2010-2012 |
59 |
中国羽苔科植物细胞分类学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郑敏 |
2010-2012 |
60 |
扰动条件下高氟地下水中颗粒态氟的活化迁移效应研究 |
教育部科技项目博士点基金 |
高旭波 |
2014-2016 |
61 |
内陆盆地高碘地下水系统中碘的迁移转化规律 |
教育部科技项目博士点基金 |
王焰新 |
2013-2015 |
62 |
CO2地质封存体盖层封闭性的地球化学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
教育部科技项目博士点基金 |
李义连 |
2013-2015 |
63 |
地下水中稳定铬同位素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 |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博导类课题 |
马腾 |
2012-2014 |
64 |
低渗透介质中地下水渗流及其污染物迁移机理研究 |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
文章 |
2011-2013 |
65 |
再生水地表回灌铬在包气带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
靳孟贵 |
2011-2013 |
66 |
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在5种菊科外来植物入侵机制中的作用 |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 |
程丹丹 |
2014-2015 |
67 |
特种木本植物油制备生物柴油清洁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
教育部 |
刘慧 |
2009-2012 |
68 |
地下水复合污染监测技术联合研发 |
科技部 |
甘义群 |
2014-2017 |
69 |
非均相合成生物柴油工艺-催化剂的制备、表征与测试(塞尔维亚) |
科技部 |
刘慧 |
2012-2013 |
70 |
污染土壤修复与生物柴油联产技术合作研究 |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
刘慧 |
2013-2016 |
71 |
CO2驱页岩气在鄂尔多斯盆地应用 |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 |
李义连 |
2013-2014 |
72 |
中国CO2地质利用技术与远景评价(中澳项目) |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 |
李义连 |
2012 |
73 |
湖北省咸宁市气候变化适应策略框架制定 |
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代表处 |
祁士华 |
2010-2012 |
74 |
湖北省区域性气候变化适应性规划建议--以咸宁市为例 |
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 |
祁士华 |
2010 |
75 |
生物炭对农村小型污染水源中重金属的去除和固定作用 |
湖北省科技厅 |
胡学玉 |
2014-2016 |
76 |
武汉市隐伏岩溶区典型塌陷动力响应过程及机理研究 |
湖北省科技厅 |
曾斌 |
2014-2015 |
77 |
地下水中痕量锂同位素测定及其对污染来源的指示意义 |
湖北省科技厅 |
高旭波 |
2014-2016 |
78 |
不同地区大气污染物及气象条件对流感流行影响的差异及原因分析—以武汉和深圳为例 |
湖北省科技厅 |
覃军 |
2014-2015 |
79 |
CO2地质储存的纳米尺度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研究 |
湖北省科技厅 |
毛绪美 |
2010-2011 |
80 |
电路板废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 |
武汉市科技局 |
李义连 |
2010-2011 |
81 |
煤渣负载型固体碱的制备及其催化生产生物柴油的研究 |
武汉市科技局 |
刘慧 |
2010-2011 |
82 |
武汉市城市圈环保与低碳产业战略规划研究 |
武汉市科技局 |
王焰新 |
2011-2012 |
83 |
武汉市工程降水的水资源管理问题研究 |
武汉水务局 |
周建伟 |
2012-2013 |
84 |
江汉平原重点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脉旺咀幅(H49E010023),彭场镇幅(H49E011023)) |
中国地质科学院 |
马腾 |
2014-2015 |
85 |
东北界河地区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与监测 |
中国地质调查局 |
王焰新 |
2012-2015 |
86 |
地质环境综合评价与区划技术方法研究 |
中国地质调查局 |
甘义群 |
2012-2014 |
87 |
珠江三角洲及周边地区控热地质构造调查研究 |
中国地质调查局 |
王焰新 |
2012-2013 |
88 |
矿山遥感监测综合研究 |
中国地质调查局 |
孙自永 |
2011 |
89 |
长江中游江汉—洞庭平原国土资源综合监测示范 |
中国地质调查局 |
唐仲华 |
2011 |
90 |
矿山开发遥感调查与监测成果集成与综合研究 |
中国地质调查局 |
周爱国 |
2010 |
91 |
典型地区国土资源综合监测示范研究 |
中国地质调查局 |
唐仲华 |
2011 |
92 |
北京市怀柔幅水的同位素与C14年龄测试与分析 |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
毛绪美 |
2014 |
93 |
国土资源及地质环境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数学方法研究及程序设计 |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
唐仲华 |
2010 |
94 |
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土资源监测成果综合研究 |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
唐仲华 |
2010 |
95 |
城市地质环境安全调查集成技术研究 |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
马传明 |
2013-2015 |
96 |
中原城市群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 |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
甘义群 |
2010-2011 |
97 |
全国主要城市地下水污染综合研究 |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
梁和成 |
2010-2011 |
98 |
土样中氚示踪剂无损失提取与分析 |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
毛绪美 |
2011-2012 |
99 |
中国典型地区地质碳汇动态评价锶同位素分析与示踪研究 |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
毛绪美 |
2014 |
100 |
典型流域水循环过程岩溶碳汇调查与评价综合研究 |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
陈植华 |
2010 |
101 |
地下水硫氧同位素分析与示踪 |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
毛绪美 |
2014 |
102 |
中国典型地区地质碳汇动态评价硫氧同位素分析与示踪研究 |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
毛绪美 |
2014-2015 |
103 |
西南岩溶石山地区重大环境地质问题及对策研究 |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
万军伟 |
2010-2011 |
104 |
西南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整理 |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
陈植华 |
2010 |
105 |
淮北(安徽)地区地下水渗流系统模拟评价模型研究 |
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 |
靳孟贵 |
2012 |
106 |
南方地区沉积盆地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潜力与适宜性评价 |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
李义连 |
2012 |
107 |
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灌注实验及中长期储存风险与安全性研究 |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
李义连 |
2012-2014 |
108 |
全国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潜力与适宜性评价 |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
李义连 |
2011 |
109 |
典型沉积盆地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水文地球化学研究-以江汉盆地为例 |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
李义连 |
2010 |
110 |
大同盆地地方性碘中毒区地下水系统中碘的分布及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
王焰新 |
2014 |
111 |
云南1:5万老寨街等四幅水文地质调查示踪试验 |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
汪玉松 |
2014 |
112 |
山西运城盆地高氟地下水分布规律及形成机理研究 |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
高旭波 |
2011-2012 |
113 |
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深层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研究 |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
刘延锋 |
2010 |
114 |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地质环璄承载力评价与功能区划方法研究 |
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 |
周爱国 |
2010 |
115 |
深部含水层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与场地适宜性评估关键技术研究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 |
成建梅 |
2010 |
116 |
大别山电厂水、土样分析测试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 |
梁莉莉 |
2014-2015 |
117 |
岳阳电厂水、土样分析测试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 |
梁莉莉 |
2014-2015 |
118 |
东西湖电水厂、土样分析测试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 |
梁莉莉 |
2014 |
119 |
襄阳电厂和江陵电厂水、土样分析测试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 |
梁莉莉 |
2013-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