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教学资源
教学大纲
多媒体课件
实验教材
精品课程
典型实验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5051            学时: 50学时         学分:2.5)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环境工程微生物是工科本科环境工程专业、理科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科基础。它主要研究污(废)水及有机固体废物生物处理和水体、土壤及大气污染与自净过程中涉及到的微生物知识以及饮用水卫生细菌学及其检验。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一门具有广泛理论基础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重点的必修课之一。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环境中的细菌、放线菌、蓝绿细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及藻类等的形态、大小、细胞结构与功能;熟悉微生物生理(营养与呼吸);微生物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遗传与变异;微生物生态学等基础知识;了解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及对有害微生物的检验与控制;掌握微生物的基本实验技能。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二节  微生物概述
第二章  微生物的形态构造
第一节    原核微生物:细菌、放线菌、蓝细菌
第二节    真核微生物:真菌、藻类、原生动物
第三节    病毒
第三章  微生物的生理代谢
第一节    微生物的营养
第二节  微生物的酶
第三节  微生物代谢
第四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遗传变异
第一节  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第二节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
第五章  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的影响
第一节    理化因子对微生物的影响
第二节    生物因子对微生物的影响
第六章    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第一节    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
第二节    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第三节    微生物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实验一 光学显微镜的操作及细菌个体形态的观察
实验二 微生物的染色
实验三 微生物细胞数的计数
实验四 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
实验五 细菌纯种分离、培养和接种技术
实验六 细菌总数的测定
实验七 大肠杆菌的鉴别培养
实验八 微生物细胞的固定化技术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  绪论
[教学要求]
掌握微生物概念、微生物类群、微生物的特点(或共性)、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掌握微生物学发展中重要的事件及其人物;
掌握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定义,研究对象、任务及意义;
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史;
了解微生物对食品、医药、化工、农业、环境保护等重要领域的作用及重要事例;
了解微生物对生物学基础理论的作用;
了解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微生物的形态构造
[教学要求]
掌握细菌、放线菌、蓝细菌、酵母菌、霉菌、噬菌体的形态和结构;
掌握细菌个体的基本形态、大小及外界因素对细菌个体形态、大小的影响
掌握观察细菌个体形态的实验方法及大小测定和表示方法
掌握细菌的一些重要的基本细胞结构(细胞壁、细胞膜)、核质体、质粒、颗粒状内含物(异染颗粒、聚β—羟基丁酸颗粒)的有关概念、特性及意义;
掌握细菌细胞的特殊细胞结构(鞭毛、芽孢、荚膜)有关的概念、重要特性、功能及意义;
掌握细菌群体特征(菌落概念、细菌在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放线菌群体培养特征、酵母菌群体培养特征、霉菌的菌落特征;
掌握细菌主要繁殖方式、放线菌的繁殖方式及其生活史、酵母菌繁殖方式和生活史类型、霉菌的繁殖方式;
了解放线菌的细胞结构及细胞壁的化学组成;
了解蓝细菌细胞形态特征、化学组成及有关概念掌握噬菌体的形态、结构及化学结构;了解烈性噬菌体的繁殖方式、温和噬菌体的繁殖方式、有关基本概念;
了解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及藻类的形态及在环境工程中意义;
了解环境工程中常用微生物类群。
第三章  微生物的生理代谢
[教学要求]
掌握微生物的营养要素及其主要的生理作用;
掌握微生物类型及其与所利用的碳源物质种类关系;
掌握能作为微生物氮源的主要种类;
掌握生长因子的概念及种类;
掌握培养基的有关概念、种类、用途;
掌握选用和配制培养基的主要原则;
掌握营养物质运输的主要方式及有关概念;
了解营养与营养物质的概念、营养物质功能;
了解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了解环境工程中常用的碳源、氮源物质。
第四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遗传变异
[教学要求]
理解微生物生长、繁殖、发育的基本概念;
掌握微生物生长繁殖测定的原理、主要测定方法和优缺点;
掌握纯培养的概念及纯培养的分离方法;
掌握细菌纯培养曲线的测定方法、曲线特征、各时期的特点及实践意义;
掌握分批培养和连续培养的概念;
掌握基因突变的有关概念、类型、特点和机制;
掌握菌种退化的基本概念和原因;
掌握退化菌种的复壮措施;
掌握菌种保藏常用方法;
了解连续培养类型、有关概念及实践意义;
了解同步培养的有关概念;
了解微生物遗传学的一些基础知识;
了解自发突变育种技术;
了解诱变育种技术;
第五章  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的影响
[教学要求]
掌握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各类因素及其作用规律;
重点掌握温度、酸碱度、氧气对微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掌握有害微生物控制的有关基本概念和方法;
掌握高温对有害微生物的控制方法、影响高温杀菌效果的因素及高温对培养基有效成分的影响及防止措施;
了解掌握常用的化学杀菌剂的种类。
了解影响微生物生长发育的物理化学因素
第六章  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应用
[教学要求]
掌握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
掌握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掌握微生物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了解土壤自净、水体自净与微生物作用的关系;
了解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了解微生物在环境中的污染与危害;
第二部分 实验部分
[教学要求]
掌握普通染色与革兰氏染色的步骤、原理及意义;
掌握细菌培养基的类型、成分构成及制备方法;
掌握消毒、灭菌的方法;
掌握无菌操作技术、纯种分离技术、培养技术、显微技术、计数技术;
掌握固定化细胞的方法。

四、教学安排

教学内容
学时安排
讲课
实验
第一章 绪论
2
 
第二章 微生物的形态构造
10
 
第三章 微生物的生理代谢
6
 
第四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遗传变异
4
 
第五章 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的影响
4
 
第六章 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4
 
实验一 光学显微镜的操作及细菌个体形态的观察
实验二 微生物的染色
 
2
实验三 微生物细胞数的计数
 
2
实验四 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
 
2
实验五 细菌纯种分离、培养和接种技术
 
4
实验六 细菌总数的测定
 
4
实验七 大肠杆菌的鉴别培养
 
4
实验八 微生物细胞的固定化技术
 
2

五、教材和参考资料

教材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周群英等,高教出版社
《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罗泽娇编
《环境工程微生物习题集》,罗泽娇编
参考资料
《环境微生物学》,王家玲编,高教出版社
《环境微生物工程》,马文漪等,南大出版社
《现代微生物学》,刘志恒主编,科学出版社
《微生物学》(影印版),科学出版社
站点统计:您是本站第 3134502 位访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    Copyrightundefinedcopy2012-2018  hjlc.cug.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